这是一篇发布于游戏资源网(Gameres)的深度玩家感想文章,标题为《这游戏到底怎么了? 一年后,再看〈刺客信条:奥德赛〉》。文章从玩家视角出发,回顾并反思了《刺客信条:奥德赛》在发售后一年内的实际体验与设计得失。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游戏评测,而更像是一次冷静、克制的“使用后报告”,适合希望了解长期游玩体验的潜在玩家或系列粉丝参考。
官网链接:https://www.gameres.com/865899.html
功能特点详述
- 这篇文章深入剖析了《刺客信条:奥德赛》相较于前作《起源》在开放世界设计、RPG机制和叙事结构上的进化与妥协。作者没有停留在表面褒奖,而是聚焦于那些“看似进步、实则隐患”的设计选择,例如任务重复性、对话选项的实际影响力有限等问题,帮助读者理解游戏在宏大框架下的结构性缺陷。
- 文章以“一年后”的时间距离为切入点,提供了难得的“长线体验”视角。不同于发售初期的媒体评测,它关注的是游戏耐玩性、内容消耗速度以及玩家情感疲劳等后期问题,对判断一款3A大作是否“值得投入数十甚至上百小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实际体验与优缺点分析
使用体验: 作为一篇中文深度评论,文章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带有明显的个人情绪但不失理性分析。作者以玩家身份娓娓道来,读起来更像是与一位资深玩家朋友的深夜闲聊。文中提到的任务倦怠感、选择无意义感等痛点,极易引发同类玩家共鸣,尤其适合已经通关或中途弃坑的用户对照自身经历进行反思。整体阅读门槛低,无需专业背景即可理解。优点:
- 提供了稀缺的“长期游玩后”的真实反馈,填补了传统评测的时间空白。
- 批判性思维强,敢于指出育碧式开放世界模式的通病,而非一味吹捧画面与体量。
- 情绪真实,表达克制,具备较强的共情力和说服力。
- 并非系统性评测,缺乏数据支撑(如任务数量统计、重复机制比例等),更多依赖主观感受。
- 对未玩过本作的读者而言,部分批评可能显得“过于事后诸葛亮”,需结合其他信息综合判断。
适用人群
这篇文章最适合以下几类用户:- 《刺客信条》系列的老玩家,尤其是玩过《起源》或《奥德赛》并对其中某些设计感到“别扭”的人;
- 正在犹豫是否要入手《奥德赛》的玩家,希望通过真实长期体验来评估其耐玩性;
- 关注3A游戏工业化生产模式、开放世界设计瓶颈的游戏从业者或爱好者;
- 喜欢深度游戏文化评论、批判性思考的中文读者群体。
总结与简单评价
《刺客信条:奥德赛》是一款在商业上成功、但在玩家长期体验上存在明显裂痕的作品。本文的价值不在于否定它,而在于提醒我们:当游戏变得越来越“大”,我们是否真的获得了更多?对于想要跳出宣传口径、倾听真实声音的玩家来说,这篇一年后的回望文章,是一剂清醒药,也是一面镜子。总体而言,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反思型评论,尤其适合那些开始质疑“刷刷刷”式开放世界的你。访问链接
点击访问:这游戏到底怎么了? 一年后,再看《刺客信条奥德赛》再分享5个类似网站:
1.游戏设计与现实的距离,你凭什么说这个设计一定有效?:在之前的战棋游戏设计相关文章收尾篇中我提到过一个(主干)体验机制(反馈)(程度)的概念,之后的话题将暂时围绕着这个概念进行展开。
网址:https://www.gameres.com/879653.html
2.游戏基础知识——双生型角色的设定: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双生型角色从外观、性格等设定上的特点与设计差别
网址:https://indienova.com/indie-game-development/game-basic-twins/
3.什么设计让游戏热度更久?来自门限回归模型的观点:在游戏开发过程中,我们关心什么样的游戏设计对项目表现有正面影响。不幸的是,这种关心多数停留在猜想、模仿近期出现在媒体排行榜上的成功案例。
网址:https://www.gameres.com/867492.html
4.游戏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不光是了解一些具体的结论和案例,更重要的是未来可以用这种方式尝试去理解和解释更多复杂的用户行为,并提炼出新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论。
网址:https://gameinstitute.qq.com/course/detail/10005
5.世界观架构之射击游戏技能设定:从开始研究世界观架构,到现在已然有六年的时间这六年的时间里有过积累,有过验证,有过开拓,也有过反思最近近一年的时间都在研究射击游戏,以最近开始梳理一些世界观架构方面有关于射击游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