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探讨了电子游戏中至关重要的设计概念——“打击感”(Impact Feel),解析其在游戏体验中的核心作用与实现方式。 这是一篇面向游戏开发者、设计师以及对游戏机制感兴趣的玩家的高质量分析文章,系统性地拆解了从经典格斗游戏《街霸》到休闲手游《水果忍者》中“打击感”的构建逻辑。
官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nu2NRIcFY6eUuG8Prz1UQ?scene=25#wechat_redirect

网站截图

功能特点详述

  • 深度剖析“打击感”的定义与心理机制:文章不仅停留在感官层面,还从玩家的心理反馈出发,解释为什么一次成功的击打会让玩家感到满足。它指出,“打击感”并非单一元素的结果,而是视觉、听觉、操作反馈和节奏设计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验,帮助读者理解其背后的设计科学。
  • 系统梳理常见“打击感”设计手法:通过《街霸》《水果忍者》等经典案例,文章总结了一系列可复用的设计技巧,如“镜头震动”、“动作暂停(Hit Stop)”、“音效分层”、“粒子特效强化”、“刀光与残影处理”等,并说明这些技术如何协同增强玩家的操作反馈,极具实践参考价值。

实际体验与优缺点分析

使用体验: 文章以微信公众号推文形式呈现,阅读流畅,结构清晰,配有图文说明和动图示例,使得抽象的游戏设计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即使是非专业读者也能快速理解关键要点,学习成本较低。整体内容逻辑严密,层层递进,适合碎片化或系统性阅读。
优点:
  • 案例丰富,涵盖主机游戏与移动游戏,适用范围广;
  • 解释深入浅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指导意义;
  • 对“打击感”这一模糊概念进行了具象化、模块化的拆解,便于理解和应用。
缺点/不足:
  • 内容偏重于现象分析与设计思路,缺乏具体的技术实现代码或引擎操作步骤,对于希望动手实现的开发者来说需自行延伸研究;
  • 仅支持中文阅读,且依赖微信平台浏览,可能影响部分国际用户访问便利性。

适用人群

本文特别适合以下用户群体:
  • 游戏设计师与策划人员,用于提升战斗系统的表现力;
  • 独立游戏开发者,寻找低成本但高效的反馈优化方案;
  • 游戏美术与音效人员,理解多维度协同如何塑造沉浸感;
  • 游戏爱好者与评论者,深化对游戏机制的认知。
尤其适用于需要设计动作反馈、战斗系统或交互节奏的产品开发场景,如格斗游戏、ARPG、节奏类或触控操作手游。

总结与简单评价

这篇文章成功将“打击感”这一看似主观的游戏体验转化为可分析、可设计的结构性知识,是少有的兼顾深度与可读性的游戏设计科普佳作。对于任何希望提升玩家操作反馈质量的从业者或爱好者而言,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访问链接

点击访问:从《街霸》到《水果忍者》,游戏中的“打击感”是怎样做出来的? 网站截图

再分享5个类似网站:

1.这款超预期爆火的游戏DEMO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了“蓝领群体”...:2月21日,在21年底就曾引发过业内热议的独立游戏《大多数》,随着Steam新品节拉开帷幕,首次公开上线了游戏的DEMO版本供玩家体验、品鉴。

网址:https://www.gameres.com/893273.html

2.如何设计一个好玩的竞技游戏——战斗空间设计:空间选择要做出多样性就需要对游戏的空间作出限制,不同的空间地点产生的意义是不同的,才能实现空间选择的多样性。

网址:https://www.gameres.com/870738.html

3.游戏商业化设计思考(一)--抽奖:抽奖系统,为游戏商业化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其中存在的概率随机与以小博大总能吸引用户进行付费,而且全球的用户被教育得习惯且熟悉这种商业化方式。

网址:https://www.gameres.com/862728.html

4.非对称PVP,到底是黑马游戏的神坑还是新希望?:从异军突起的《第五人格》,引发圈外人关注的《猫和老鼠官方手游》,再到处于研发阶段的《零号任务》,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已经有三款推崇“不对等PVP”的网易手游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非对称对抗”这个游戏类型...

网址:https://www.gameres.com/885911.html

5.开放世界如何做关卡设计?一个全景式的观察(下):上篇:开放世界如何做关卡设计?一个全景式的观察(上)该文为游戏设计师PascalLuban发表于Gamasutra上的关于开放世界的系列文中的三、四、五部分的编译,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探讨了一张开放设计...

网址:https://www.gameres.com/869041.html

文章标签: 暂无标签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