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款以程序员思维和表达方式重构的趣味菜谱网站——程序员做饭指南。
它将烹饪过程转化为类似代码逻辑的“程序化”步骤,用变量、函数调用和条件判断等编程元素来描述做菜流程,让技术人也能轻松上手厨房。
适合喜欢极客风格、习惯逻辑化思考的开发者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共鸣。
官网链接:https://cook.aiurs.co/
功能特点详述
- 代码风格的菜谱结构:每道菜的做法都被设计成一段“可执行”的伪代码,例如使用 `heat(pan)` 表示加热锅具,`add(材料)` 添加食材,甚至包含 `if (taste == '偏咸') then reduce(salt)` 这样的条件判断语句。这种表达方式不仅直观清晰,也符合程序员对流程控制的理解习惯,降低了理解成本。
- 模块化与可扩展性设计:菜谱支持“函数封装”,比如 `def 红烧肉(): ...` 可被复用;同时提供“参数配置”概念,如调整辣度等级 `spicy_level=3`,让用户像调用 API 一样定制口味。这种设计提升了菜谱的组织性和个性化空间,极具技术美感。
实际体验与优缺点分析
使用体验: 打开网站后界面简洁,黑白主色调搭配代码高亮风格的排版,仿佛进入一个轻量级 IDE。浏览菜谱就像阅读一份开源项目的 README,从“依赖项”(所需食材)到“运行步骤”(烹饪流程)一目了然。对于熟悉编程的人来说,几乎无需学习即可理解整个逻辑流程,代入感强。移动端适配良好,但在小屏幕上部分代码块需横向滚动,略显不便。优点:
- 将烹饪流程抽象为代码逻辑,极大增强条理性和可操作性,特别适合逻辑型用户。
- 极客风格浓厚,语言幽默风趣,阅读过程充满乐趣,打破传统菜谱的枯燥感。
- 所有内容完全免费且开源,社区可参与贡献新菜谱,具备良好的可拓展生态。
- 对非程序员或不熟悉编程术语的用户来说,理解门槛较高,不够普适。
- 目前菜品种类有限,主要集中在中式家常菜,尚未覆盖烘焙、西餐等更多类别。
适用人群
这款工具最适合程序员、开发者、计算机专业学生以及热爱科技文化的极客群体。 尤其适用于那些平时忙于敲代码、很少下厨,但又想尝试做饭的技术爱好者——通过熟悉的语言体系降低心理障碍。 也可作为团队内部轻松分享的生活技能文档范例,或用于编程教学中作为“跨学科案例”激发学习兴趣。总结与简单评价
《程序员做饭指南》不是一款追求全面专业的烹饪百科,而是一次有趣的技术文化实验。 它成功地将“写代码”的思维方式迁移到“做菜”这一生活场景中,既实用又富有创意。 对于目标用户而言,这是一个既能学做菜又能会心一笑的小众宝藏工具。 如果你是那个总说“编译通过了却不会煮面”的程序员,不妨试试让它帮你“运行”一顿晚饭。访问链接
点击访问:程序员做饭指南再分享5个类似网站:
1.Photo Funia:把照片 P 在任何场景中,包括海报、墙体广告等
2.濒临灭绝的动物:30 种 CSS 碎片拼图,30 种濒临灭绝的动物
网址:https://www.webhek.com/apps/species-in-pieces/
3.胶囊日记:胶囊日记是一个记录生活的日记本,你可以记录自己的心情。每天凌晨清空
4.你的名字(古诗文起名):可在《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中随机出优雅的名字,起名不愁了
网址:http://xiaosang.net/gushi_namer/
5.Hipstersound(白噪音):环境噪声发生器可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